管理学基础 [602326]

602326

2024秋季学期
9579人加入学习
(53人评价)
教学计划
抱歉,请联系老师帮您加入课程进行学习

               管理学决策类型

01.按决策的作用方位划分:1.战略决策。2.战术决策。3.业务决策。

02.按决策的时间划分:1.短期决策

    【一般1年内]. 2.中长期决策

      】

    【一般3-5年甚至时间更长

      】

03.按制定决策的层次划分:高层决策,中层决           策,基层决策。

04.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划分:1.规范性决策,2.非         规范性决策。

05.按决策的时态划分:静态决策,动态决策

06.按决策的条件划分:1.确定型决策,2.风险型决策,3.不确定型决策。

 

 

 

 

 

 

 

 

 

 

 

 

 

 

 

--

[展开全文]

          管理决策的特点:

1.有效性

2.目标性

3.选择性

4.可行性

5.满意性

6.动态性

​​​​​​​

[展开全文]

一、管理模式创新

1、管理模式——基于整体的相互联系的观念、制度和管理工作方式方法的总称。

(1)集成管理——围绕技术、市场、知识进行整合管理;运行机理:整体优化、减负增正、协同互动、超前策划。

(2)企业再造——以客户、员工、业绩为中心,全面变革企业。

(3)知识管理——以只是为核心,对企业知识资源进行全方位管理。(获取——处理——转递——应用)

(4)网络管理——将网络应用与企业经营的核心环节,促进企业业绩流程、管理模式、组织结构的重构。

(5)危机与风险管理——危机管理:应对危机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员工训练。风险管理:识别、评估、防范危机

(6)柔性管理——快速应对企业内、外因变化。包括生产柔性和组织柔性。

(7)精益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管理方式。

[展开全文]

一、结构、方式及制度的创新

1、组织结构创新:(1)学习型组织;(2)柔性化组织;(3)虚拟企业。

2、学习型组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建立起来的有机的、符合人性的、具有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3、柔性化组织——建立于一体化的跨部门的横向组织,保证快速、灵活地决策和管理,满足客户要求,为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力。

4、虚拟企业——企业通过信息网络技术与其他组织配合,善于利用外界资源,降低自己的成本,把握信息的时效性,迅速将新产品推向市场。

二、管理方式创新:(1)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2)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方式;(3)以物流为中心的管理方式。

1、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1)手段:跳动人的积极性、人才资源优化配置;(2)目的:人的全面发展、企业效益最大化。(3)形式:人本管理、人性化管理、伦理化管理。

2、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做好客户关系管理 、企业形象战略等,能够为企业赢得客户、时间、效率和市场,从而赢得效益。

3、以物流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做好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可以减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更有效地实现客户价值。

三、管理制度创新

1、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如企业的人事制度、工资制度、财务制度、生产管理制度、领导制度、厂纪厂规。

2、管理制度创新的内容:(1)重组企业机构,调整组织框架;(2)面向市场决策,提高决策质量;(3)突出财务管理,注重效益核算;(4)引进竞争机制,完善分配制度;(5)重视人的因素,严格人员控制;(6)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综合智力;(7)转变管理思想,调整人际关系;(8)加强静音管理,优化经营策略;(9)倡导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10)加强 基础工作,严格管理措施。

[展开全文]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组织为乐趣的整体优化效益,打破陈规陋习,克服旧有思想束缚,树立全新的管理观念。

1、以变应变的理念——市场创新、服务创新、包装创新。

2、客户至上的理念——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更新、更好、更多、更合适的产品和服务。

3、互联网+理念——融合创新、客户至上、以人为本、绿色发展、优胜劣汰、追求卓越、质量第一、诚信经营。

[展开全文]

一、管理创新的特点:

1、职能性——创新是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所必需的,更是领导者履行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系统性——需要管理制度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组织文化创新........;需要组织内外条件成熟。

3、创造性——打破传统的管理方法、手段、模式,建立新的、理想的管理模式.........。

4、市场性——管理创新的动力、压力、引力皆来自市场。

5、风险性——认识的成熟性、设计的可行性、实施的可控性、环境的变化性等因素,都会影响管理创新的成败。

6、动态性——从创新计划的制订到实施,需要各个环节的动态链接。

7、效益性——只要管理创新成功,就一定会有创新的回报。

8、全员性——得不到员工的理解、合作和积极参与,管理创新难有成就。

9、变革性——管理创新,一般涉及组织内权益关系的调整,实质上就是一场组织变革。

[展开全文]

 

管理者的技能需求

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行政技能

概念技能:管理者需要学会观察、理解并且需要学会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能对其进行抽象描述

技术能力:管理者需要掌握与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术、方法、能力

人际技能:管理者要学会处理人与事之间的关系

行政技能:管理者需要提高自身的权威性  业务能力方便组织资源、协调活动的一种行政能力

 

 

身为管理者不仅需要专业能力强 更要会为人处事 上承对领导安排 下到合理安排下属工作shi'u

[展开全文]

管理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1、政治与文化素质

2、业务素质

3、身心素质

4、创新素质

政治与文化素质:坚定性、敏锐性、事业心与责任感,管理者的文化素养相关

业务素质:管理者所处的工作领域内的专业与能力

心理素质:指管理者的身体、心理健康状况

创新素质:管理者需要拥有创新意识、精神、思维、能力

管理者的情商:

1、自我感知

2、自我调控

3、自我激励

4、感知他人

5、感情融通

6、激励他人

 

管理者 需要 提升自身的政治文化、熟知业务、保障自身心理与身体健康、更需要创新能力

管理者需要提升自身情商,要会自我感知、自我调节、自我激励、感知他人、感情上会通融、会激励你他人

 

[展开全文]

一、组织文化的t特点

1、组织文化的特点:(1)独特性;(2)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3)实践性与发展性;(4)融合继承性。

(1)独特性——每个组织都具有旗帜鲜明的文化特点,正规、冷静、不愿冒险的;松散、热情、勇于创新的。

(2)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组织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累积形成的,除非发生变故,否则不容易发生的变化。

(3)实践性与发展性——

(4)融合继承性——组织文化应在继承本组织的优良文化的基础上,主动与环境融合,兼收并蓄、融好融优。

二、组织文化的作用:有导向、激励、约束、凝聚、辐射的作用。

(1)组织文化的导向作用 ——组织文化决定着组织的价值取向,规定着组织所追求的目标,对员工的价值观念与行动为模式有引导作用。

(2)激励作用——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激发、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之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3)约束的作用——物质形成及规章制度,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对组织成员产生无形的群体压力。

(4)凝聚作用——优秀的组织文化,能使成员对组织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向心力,使组织成为紧密团结的整体。

(5)辐射作用——提高组织的声誉,扩大组织的社会影响,使组织文化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展开全文]

一、组织文化层

1、精神文化层——核心层,是灵魂、基础(使命、愿景、价值观......)

2、组织使命——组织应尽的责任、应尽的义务;是组织创立和发展的初心。

3、组织愿景——组织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想要达到的状态(组织想要做的事情)

4、组织哲学

5、组织价值观

6、组织道德

7、组织精神

二、制度文化层——中间层,是规范和保障。包括硬制度和软制度。

三、物质(行为)文化层——表面层,是载体和外在表现(故事、仪式、物质象征、语言)

[展开全文]

一、绩效考核与评价

1、管理绩效评价的含义

2、管理绩效评价的作用

3、管理绩效评价的方法:(1)组织没办法;(2)系统方法;(3)战略伙伴法;(4)环境评价法;(5)个人绩效评价法。

管理绩效评价的方法:(1)组织目标法;(2)系统方法;(3)战略伙伴法;(4)环境评价法;(5)个人绩效评价法

[展开全文]

一、控制方法

1、预算控制的种类:(1)收入预算;(2)费用预算;(3)利润预算;(4)现金预算;(5)投资预算。

二、费预算控制的方法

1、程序控制

2、专题报告和分析

3、统计数据资料

4、亲自观察

[展开全文]

一、控制过程

1制定控制标准即关键控制点。

2、关键控制点的选择原则:(1)目的性;(2)可检测性;(3)多元性;(4)经济性;(5)协调性。

3、衡量工作绩效:衡量的方式;衡量的方法;衡量的频度。

4、简历信息反馈系统

5、纠正已有偏差

6、找出偏差成因

7、确定纠偏措施

[展开全文]

一、控制的原理 :1、反映计划要求;2、控制关键点;3、控制趋势;4、组织适宜性;5、控制例外。

二、控制的类型:1、前馈控制;2、同期控制;3、反馈控制

[展开全文]

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领袖。

[展开全文]

一、激励原则与方法

1、目标结合的原则:组织目标;员工需求。

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3、引导性原则:

4、合理性原则:

5、明确性原则:明确、公开、直观。

6、时效性原则:激励越及时,越利于人们创造力的发挥。

7、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奖、惩

8、按需激励的原则:

二、激励方法

1、物质利益激励:(1)奖酬;(2)关心照顾;(3)处罚

2、社会心理激励:

3、工作激励:(1)各种适应性;(2)工作的挑战性;(3)工作的完整性;(4)工作的自主性;(5)工作扩大化;(6)工作丰富化:

[展开全文]

一、协调的类型

1、按协调的对象分类:(1)对事的协调:事与事的合理匹配;(2)对人的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统一行为。

2、按内部协调的范围分:(1)内部垂直方向:上下权责不清;下级不尊重上级;上下级缺乏理解;上级指挥不当。

3、按外部协调的范围分:(1)外部垂直方向:政策与规划相左;管办不分;行政命令、人事制度等信息不畅;利益冲突。(2)外部水平方向:与客户的纠纷;协作纠纷;同行竞争摩擦;触犯社会利益及公众利益。

二、协调的原则:

1、统筹全局原则——实现组织整体功能和总体目标。

2、综合平衡原则——变化是绝对的,组织要素的失调,通过协调促进,达到新平衡。

3、主次有序原则——分清主次,不要过度干预

4、互相尊重原则——相互尊重、平等待人,消除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

5、民主协商原则——营造和谐氛围,消弭对立情绪,畅所欲言,找到解决措施

6、求大同存小异原则——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把坚持原则与必要妥协巧妙结合。

[展开全文]

           拓展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

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是创造顾客。

 01.目标管理的含义:有组织的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制定的,具体的、可行的、能够客观地衡量效果、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02.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目标建立、组织实施、检查评价。

03.目标管理的特点:

1.目标管理的优点:{1.有利于形成激励,2.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3.有利于明确任务,4.有利于员工的自我管理,5.有利于加强监督控制。}

2.目标管理的缺点:目标确定可能增加管理成本

 

 

[展开全文]

1.计划职能的含义:管理者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谋划和安排。

 

 

2.计划职能的内容:5W1H

 

[展开全文]

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来源于

A组织

B领导者

C客户

D外部环境

E个体与群体

ADE

()是减少组织变革阻力的方法

A沟通变革的目的和重要性

B树立理想的行为模式

C理解变革的各方面影响

D确保达成共同的变革愿景

E沟通即将变革和不会变革的部分

ABCDE

 

[展开全文]

授课教师

课程特色

文档(41)
视频(37)
考试(5)
图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