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 [602326]

602326

2024秋季学期
11471人加入学习
(63人评价)
教学计划
抱歉,请联系老师帮您加入课程进行学习

一,管理者的基本素质:

1.政治与文化素质

2.业务素质

3.身心素质

4.创新素质

二,管理者的情商

1.自我感知感知他人

2.自我调控情感通融

3.自我激励,激励他人

[展开全文]

授权的原则:

1、依据目标需要授权

2、适度授权

3、职、权、责、利相当

4、授权留责

5、有效监控

6、级差授权

[展开全文]

权力来源:管理者、领导者

管理者是正确地做事,领导者是做正确的事。

管理者:决策、组织的控制--发号施令

领导者:人的管理、人的因素、人际作用--使众人行

 

[展开全文]

管理决策的特点:

有效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满意性、动态性

[展开全文]

1、“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是创造顾客。

2、凡是业绩影响企业健康成长的地方都应设立目标,通过设立目标使下级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

[展开全文]

管理系统

1:管理目标 2:管理主体 3:管理对象 4:管理媒介 5:管理环境

[展开全文]

管理性质:自然性、社会性

[展开全文]

管理溯源

1:人类活动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2:管理活动一直形影不离地伴随着人类

[展开全文]

视频

管理的1234

小结1:目标:组织目标     2:对象:事、人      3:层级:高,中,基层      4: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展开全文]

激励原则与方法

一、激励的原则:

  • 目标结合:组织目标;员工需求
  • 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 引导性:激励措施只有转化为被激励者的自觉意愿,才能取得激励效果。
  • 合理性:激励的措施要适度;奖罚要公平
  • 明确性:明确、公开、直观
  • 时效性:激励越及时,越利于人们创造力的发挥
  • 正激励+负激励:分别对应奖励+惩罚
  • 按需激励的原则:只有满足最迫切需要(主导需要)的措施,其效价才高,其激励强度才大。

二、激励方法:

1、物质利益激励:

  • 奖酬
  • 关心照顾
  • 处罚

2、社会心理激励:

  • 目标激励
  • 教育激励
  • 表扬与批评
  • 感情激励
  • 尊重激励
  • 参与激励
  • 榜样激励
  • 竞赛激励

3、工作激励:

  • 工作适应性
  • 工作的挑战性
  • 工作的完整性
  • 工作的自主性
  • 工作扩大化
  • 工作丰富化
[展开全文]

激励原则与方法

一、激励的原则:

  • 目标结合:组织目标;员工需求
  • 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 引导性:激励措施只有转化为被激励者的自觉意愿,才能取得激励效果。
  • 合理性:激励的措施要适度;奖罚要公平
  • 明确性:明确、公开、直观
  • 时效性:激励越及时,越利于人们创造力的发挥
  • 正激励+负激励:分别对应奖励+惩罚
  • 按需激励的原则:只有满足最迫切需要(主导需要)的措施,其效价才高,其激励强度才大。

二、激励方法:

1、物质利益激励:

  • 奖酬
  • 关心照顾
  • 处罚

2、社会心理激励:

  • 目标激励
  • 教育激励
  • 表扬与批评
  • 感情激励
  • 尊重激励
  • 参与激励
  • 榜样激励
  • 竞赛激励

3、工作激励:

  • 工作适应性
  • 工作的挑战性
  • 工作的完整性
  • 工作的自主性
  • 工作扩大化
  • 工作丰富化
[展开全文]

协调类型及原则

一、协调的类型:

1、按协调的对象分类:

  • 对事的协调
  • 对人的协调

2、按内部协调的范围分类:

  • 内部垂直方向
  • 内部水平方向

二、协调的原则:

  • 统筹全局原则:实现组织整体功能和总体目标。
  • 综合平衡原则:变化是绝对的;组织要素的失调,通过协调促进,叨叨新平衡。
  • 主次有序原则:分清主次,不要过度干预。
  • 互相尊重原则:相互尊重、平等待人,消除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
  • 民主协商原则:营造和谐氛围,消弭队里情绪;畅听欲言,找到解决措施。
  • 求大同存小异原则:大事不糊涂,小时不计较,把坚持原则与必要妥协巧妙结合。
[展开全文]

协调类型及原则

一、协调的类型:

1、按协调的对象分类:

  • 对事的协调
  • 对人的协调

2、按内部协调的范围分类:

  • 内部垂直方向
  • 内部水平方向

二、协调的原则:

  • 统筹全局原则:实现组织整体功能和总体目标。
  • 综合平衡原则:变化是绝对的;组织要素的失调,通过协调促进,叨叨新平衡。
  • 主次有序原则:分清主次,不要过度干预。
  • 互相尊重原则:相互尊重、平等待人,消除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
  • 民主协商原则:营造和谐氛围,消弭队里情绪;畅听欲言,找到解决措施。
  • 求大同存小异原则:大事不糊涂,小时不计较,把坚持原则与必要妥协巧妙结合。

 

 

[展开全文]

沟通目的及原则

一、沟通的特点:

1、沟通的目的性:

  • 控制
  • 指导
  • 激励
  • 决策
  • 反馈评价
  • 信息交流
  • 社会需要

 2、 沟通的心理影响性:

  • 影响信息发送者的语言、表达方式、沟通形式
  • 形象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

3、沟通的语言:

  • 语言事人与人进行沟通交流最基本的工具
  • 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肢体语言

二、有效沟通的原则:

1、运用反馈

2、简化语言

3、抑制情绪

4、积极倾听

三、正确的倾听方式:

1、目光接触

2、积极地体态语

3、恰当的提问

4、 忌不当打断

5、恰当的使用 复述

 

 

[展开全文]

授权

一、授权的含义:领导者通过为下属提供更多的自主权,已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 授权的意义:

对领导的意义

1、减轻工作负担,集中经理研究、解决组织中的重大问题

2、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培养其工作能力

3、密切上下级的关系,加强协作,团结共事

下属的意义

1、拥有完成工作的自主权、行动权、决策权

2、发挥自身才干,增强责任感、义务感、成就感

组织的意义

1、使上下级的沟通渠道缩短且通畅,提高工作效率

2、利于寻求一个合适的管理幅度,提高管理效率

3、加强组织的整体力量

三、授权的原则:

1、依据目标需要授权

2、职、权、责、利相当

3、有效监控

4、适度授权

5、授权留责

6、极差授权

 

 

 

[展开全文]

管理决策的六个特点:有效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满意性/动态性

[展开全文]

领导权力

一、领导权力的构成:

1、组织性权力:有还礼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赋予的并由法律、制度明文规定

包括(法定权力、奖励权力、强制权力)

2、个人性权力:靠管理者自身素质及行为赢得。包括(专长权力、个人影响权力)

领导权力制约机制:

1、权力制约机制

2、道德制约机制

3、权利制约机制

[展开全文]

授课教师

课程特色

文档(41)
视频(37)
考试(5)
图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