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

600512

2024秋季学期
12336人加入学习
(20人评价)
教学计划
抱歉,请联系老师帮您加入课程进行学习

一、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1、规范人们行为的手段不同
法律把社会成员的权利界限和义务责任用明确的条文规定下来,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明确性和逻辑性,具有可操作性。法律手段要有效用,当然要依赖社会成员守法的自觉意识,但法律主要靠“他律”,是靠外在的强制力来发挥作用,是通过社会成员的惧怕心理来起作用的。法律在社会成员违法犯罪和蔑视法律规范时,可以依靠国家机器强制执法,直至采取剥夺公民权利、限制人身自由及至消灭肉体等极其严厉的措施。因此,法律的约束功能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也就是说,强调用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用强制的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是“法治”的主要内涵。
道德规范却不具有以国家权力作后盾的强制性。道德的实施不是依靠强制性手段,而是通过教育、舆论、习惯和传统对人们发生作用的,是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使人们自觉地遵守这些社会规范的。
2、规范人们行为的范围和程度不同
由于法律的“他律”性、强制性等特点,决定了法律在规范人的行为和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程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道德对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调整范围要比法律调整的范围宽泛得多。一般说来,凡法律能够调整的领域,道德都可以调整,即使法律不能涉及调整的领域,道德也可以调整。
3、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法律一方面要受道德的制约,但另一方面法律也有助于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众所周知,道德先于法律而产生,其覆盖面又广于法律。首先,道德是立法的基础;其次,道德也是执法的基础。

[展开全文]

1、税收的含义
所谓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这一定义包括的含义有:
(1)国家的存在是税收产生的前提;(2)税收是按法定标准征收;
(3)履行纳税义务的主体是社会成员。
2、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 固定性。
3、税收分类
(1)按照税制结构的单一性与复杂性来划分,可分为单一税制与复合税制;(2)按照税收的征收办法或税额的确定方法,可分为定率税与配赋税;
(3)按照税收的征收对象来划分。这是划分税种的最基本方法。西方国家税收一般按    课税对象的不同将税种归并为三类:一是所得    
课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二是财产课税;三是商品(劳务)课税。目前我国税制按课税对象一般分为五大类:一是以商品或劳务买卖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流转税,如增值税、营业税等;二是为了调节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级差收入,以自然资源为征税对象的资源税,如耕地占用税、农业税等;三是以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所得税,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四是以纳税人拥有和支配的财产为征税对象的财产税,如房产税、契税;五是以纳税人的某种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行为税,如印花税、屠宰税等。
(4)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可将税收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三类。
4、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简称“税制”。它是规范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是国家税收政策的具体化。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必须按照税收制度的有关规定征税和履行纳税义务。
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税法,它是国家整个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税收制度包括税收基本法、税收程序法和税收实体法。狭义的税收制度一般仅指税收实体法,即国家设置的具体税种的课征制度。
税收制度的要素系指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税和违章处理等。

[展开全文]

1、公共预算编制的原则
(1)预算公开性原则;(2)预算完整性原则;(3)预算可靠性原则;(4)预算年度性原则;(5)预算法律性原则。
2、公共预算编制的依据
(1)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2)上一年度公共预算的执行情况;
(3)计划年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指标;(4)公共预算管理体制所规定的管理权限和收支范围。
3、公共预算编制的程序
在我国,国家预算编制的程序一般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从法定程序上讲,由国务院下达关于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和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根据指示和要求,参考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支的预测,编制预算草案,在规定时间内各级政府将总预算草案上报国务院。省以下的各级政府将各级总预算草案上报上级政府。编制公共预算过程的主要程序是:
(1)做好编制预算的准备工作;(2)正式编制预算。
4、公共预算草案的审核
为了保证公共预算编制质量,各级财政部门在汇编预算草案之前,必须对各部门报送的部门预算草案和下一级政府总预算草案进行认真的审核,主要审核内容是:
(1)政策审核;(2)指标审核;(3)体制审核;(4)技术审核。
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预算,组成国家预算,具有法律效力。

[展开全文]

1、国家预算与公共预算的概念
国家预算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国家预算制度是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国家预算制度的具体化就是一整套的国家年度财政计划的编制、审议、通过、执行、调整、完成和决算等等,都是围绕着“计划”来展开的。行政机关每年编制各项财政收支计划并经过立法机关的审查通过,才能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计划,这时国家预算制度才算正式建立。
公共财政是近现代才出现和存在的财政类型与模式,因而它也必须在国家预算制度的约束与规范下开展活动,公共预算就是与之相适应的国家预算形式。
公共预算的自身特点主要有:
(1)公共预算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家预算形式;(2)公共预算是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国家预算形式。
2、公共预算的分类
(1)按照不同的政府级别,可分为中央公共预算和地方公共预算;
(2)按照公共预算内容的分合程度,公共预算可分为经费预算、公共投资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子预算;(3)按照预算的编制程序,公共预算可分为临时预算、正式预算、追加预算;
(4)按照公共预算编制范围和预算技术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将公共预算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3、国家决算的含义与意义
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我国国家决算按统一的决算体系逐级汇编而成,包括中央级决算和地方总决算。
编制国家决算的重要意义:
(1)国家决算是国家政治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体现着一年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2)国家决算反映国家预算执行的结果:
(3)国家决算是制定国家财经政策的基本资料;
(4)    国家决算是系统整理和积累财政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

[展开全文]

1、一般行政监督的含义
一般行政监督制度是基于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各级政府对其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监督。在这种法律监督制度中,主体与对象之间领导关系是其首要特征。
2、一般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1)工作报告。
法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向上级政府报告工作。政府各工作部门向本级政府报告工作。通过听取、审查报告,是上级政府监督下级政府,各级政府监督其工作部门执法情况的重要方式。具体为:工作简报;年度报告;专题报告,临时报告;综合报告。
(2)检查。
①全面检查和专题检查;②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③立法检查和执法检查;④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3)专案调查。(4)审查。
审查有事先审查、事中审查和事后审查三种形式。(5)备案。
备案是主体对对象施行事后监督的一种形式。我国法律有许多关于备案的规定,按照接受备案的主体,主要有:向国务院备案;向国务院各工作部门的备案;向地方各级政府及工作部门的备案。
(6)批准。
批准作为人民政府的一种法律监督方式,指的是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的规定和授权对下级政府或工作部门的职权行为进行审查并加以确定的行为。它是约束力较强的一种事先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不经批准,行为不能生效。在我国,人民政府批准的主要是制定行政法律文件的行为,也有一些重大的具体行政行为。
(7)提出议案。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有权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其属于职权范围内的议案。如果人民政府认为其他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或采取的司法或行政措施违反了行政法律,但又无法采取其他方法加以纠正时,可以通过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提出议案的方式,要求权力机关采取纠正或其他处分措施。这是人民政府的一种间接监督方式。
(8)改变或撤销。
根据法律的规定,行使改变或撤销权的只能是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

[展开全文]

1、行政指挥及其作用
行政指挥是行政执行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是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执行过程中,按照既定的决策目标和实施计划,对其部属进行领导、指导和调度的管理活动。
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具有的作用:
(1)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

(2)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决策的根本保证。

(3)行政指挥是高质量地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
(4)行政指挥是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
(5)行政指挥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政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
2、行政指挥的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

;(2)法定权威原则;

(3)果断有力原则;

(4)准确权变原则;

(5)合理授权原则。
3、行政指挥的方式

(1)口头指挥;

(2)书面指挥;

(3)会议指挥;

(4)现代通讯指挥。

[展开全文]

1、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
(1)确定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能够确定,决策目标也非常明确,对决策实施的结果也能够确定。

(2)风险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3)不确定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都不清楚,决策目标也不够明确,对决策的结果也不能控制和预测。
2、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1)程序性决策
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2)非程序性决策
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大多数决策既不是完全程序化的决策,也不是完全非程序化的决策,而是程序化和非程序化的结合。
3、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

(1)个人决策
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者一个人所做出的决策,叫做个人决策。这是在政府系统内常见的一种决策方式和决策类型。

(2)集体决策
集体决策是指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集体所做出的决策。集体决策往往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4、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1)经验决策
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这是领导者经常用的决策类型,也是最传统、最常见的决策类型。
(2)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
尽管科学决策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先进决策方法,但是也不能认为经验决策就是落后的方法,是没有价值的方法。科学决策和经验决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相不能取代,只能是取长补短。

[展开全文]

行政决策的特点
作为决策的一种特定存在形式,行政决策具有决策的一般特点,如目的性、预见性、选择性、实践性、优化性等,同时,它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殊性;
2、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
3、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营利性;
4、行政决策的合法性;
5、行政决策地域效力的普遍性;
6、行政决策执行的强制性。
(三)行政决策的作用
1、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
2、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的全过程;
3、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
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

[展开全文]

多想选择题
1.行政基本方法包括(ACD)。
 A.行政指令方法
 B.政治方法
C.法律政策方法
 D.经济方法
2.行政程序从纵向上可分为(ABCDE)。
 A.行政计划准备
 B.决定计划 
C.考核奖惩 
D.检查监督
 E.执行计划

[展开全文]

(一)机关行政的含义
行政机关,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的程序而建立的,具有法定的权威和独立活动能力的公共组织的工作机构。从狭义上来讲,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和其职能部门的内部的综合办事机构。本章所讲的机关行政,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

(二)机关行政的特征
1、机关行政的事务性;
2、机关行政的综合性;
3、机关行政的时效性

(三)机关行政的基本任务
1、机关行政要做到“人尽其才”;
2、机关行政也要做到“物尽其力”;
3、机关行政还要做到“财尽其用”;
4、机关行政也要做到“时尽其能”;
5、机关行政必须做到“文畅其流”。
(四)机关行政的职责
1、参与政务;
2、处理事务;
3、搞好服务。

[展开全文]

(一)行政领导者的素质(1)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涵义
领导者素质有双重涵义:首先是指构成领导者的各种内在要素,即使领导者之所以成为领导者的生理、心理、文化、思想、政治、道德等因素,以及由这些因素综合而形成的本质性能力,亦即领导能力。它们是领导者任职的内在根据和条件,统称为领导者素质。其次,还指这些要素、能力的现实状态,即发展程度或实际水平。也就是说,领导者素质同时又是一个发展的动态概念,用以描述和揭示现实领导者的实际状态、水平和差距。领导者素质与先天遗传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受它们的影响与制约,但主要是后天社会实践中自身努力的结果。
行政领导者的素质是指行政领导者所具备先天的心理和智力,经过后天教育与实践所形成的行政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价值取向、心理特点、文化修养、智慧、能力和品德的综合条件。
(2)行政领导者素质的特点①时代性;②层次性
(3)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①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包括:坚定信念,忠于国家,忠于党,忠于政府,忠于人民,忠于职守。②文化素质
文化专业素质主要有:一般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③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主要有: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个人修养。④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敢于决断的气质;竞争开放型的性格;坚忍不拔的意志。⑤身体素质行政领导在

(二)行政领导者的能力
(1)抽象思维与决断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指挥、协调与监督能力;应变能力。(2)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人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3)技术能力:技术能力就是指专业能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处理专业行政管理时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技术。行政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行政领导者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政务类行政领导者和行政类行政领导者。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产生方式有四种: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和聘任制。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有多种,主要有:合法权力;奖惩权力;专业知识权;归属权。行政领导责任分为四种: 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责任;道德责任。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所包括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行政领导理论主要包括: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变革型领导理论。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如下能力:抽象思维与决断能力;人际关系的能力;技术能力。行政领导者要胜任行政职业和其所担负行政职位的要求,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展开全文]

(一)行政领导者的素质(1)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涵义
领导者素质有双重涵义:首先是指构成领导者的各种内在要素,即使领导者之所以成为领导者的生理、心理、文化、思想、政治、道德等因素,以及由这些因素综合而形成的本质性能力,亦即领导能力。它们是领导者任职的内在根据和条件,统称为领导者素质。其次,还指这些要素、能力的现实状态,即发展程度或实际水平。也就是说,领导者素质同时又是一个发展的动态概念,用以描述和揭示现实领导者的实际状态、水平和差距。领导者素质与先天遗传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受它们的影响与制约,但主要是后天社会实践中自身努力的结果。
行政领导者的素质是指行政领导者所具备先天的心理和智力,经过后天教育与实践所形成的行政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价值取向、心理特点、文化修养、智慧、能力和品德的综合条件。
(2)行政领导者素质的特点①时代性;②层次性
(3)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①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包括:坚定信念,忠于国家,忠于党,忠于政府,忠于人民,忠于职守。②文化素质
文化专业素质主要有:一般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③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主要有: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个人修养。④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敢于决断的气质;竞争开放型的性格;坚忍不拔的意志。⑤身体素质

(二)行政领导者的能力
(1)抽象思维与决断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指挥、协调与监督能力;应变能力。(2)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人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3)技术能力:技术能力就是指专业能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处理专业行政管理时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技术。

[展开全文]

答案;C  里格斯将公共行政分为三种模式:一是农业社会的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二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三是工业社会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建立在大工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民主行政,官员依法任命,依法行政。

[展开全文]

]新公共管理(20世纪70年代至今)主张市场至上,将市场机制引入政府管理;主张企业家型政府;主张将一些公共部门[3]私有化,或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认为只要这样才能解决公共部门效率低下问题;主张权力下放,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4];同时,还主张引进竞争机制,顾客至上等。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彼得斯提出的政府模式主要有市场政府模式、参与政府模式、解制式政府模式、弹性化政府模式等。科层政府模式是科学管理(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的主要代表人物韦伯提出来的,不属于新公共管理运动时期,排除E。

[展开全文]

1B 2B 3B 4 5 6C 7D 8B 9A 10C 11B 12C 13A 14A 15D 16B 17C 18B 19A 20ABCDE 21ABD 22ABCDE 23ABE 24ABCDE 25ABCDE 26ABCE 27BE 28ABC 29 30BDE 31ABD 32ABCDE

[展开全文]

1、D

2:ABE

3、7:全选

4:ABD

5:ACD

8、ABDE

6、9:ABCD

10:ABC

[展开全文]

1B  2B  3D  4A  5D   6A  7AE  8AB  9ABE   10  11  12  13DE  14 BE  15ACE

[展开全文]

1B  2D  3A  4 C 5D  6C  7A  8B  9  10D  

 11  12  13  14  15

[展开全文]

1C   2A    3C   4C  5B   6A   7 D 8D  9A  10A  11  12  13ABCD  14ABCDE  15

[展开全文]

授课教师

课程特色

图文(128)
文档(6)
视频(30)
PPT(29)
考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