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
2B
3A
4D
5C
6B
7
8A
9B
10B
11ACDEF
12BCD
13ABCD
14ABCD
15ABCDFG
1C
2B
3A
4D
5C
6B
7
8A
9B
10B
11ACDEF
12BCD
13ABCD
14ABCD
15ABCDFG
11.3.1 视图
1c2b3a4b5d6d7b8a9b10d11abcd12abc13abc14bcd15abc
任务34:7.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专题七 邓小平理论
第二讲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一)
1.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党的基本路线
4.社会主义根本 任务理论
5.三步走战略
6.改革开放的理论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
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0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出的背景
”文化 大革命"线束后,刚刚开始的拨乱反正,遇到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阻碍。“两个凡是”实质果继续维护毛泽东晚年错误,完全违背毛泽东 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为了冲破禁锢,打开局面,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毛泽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在全党范围内领导和支持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着手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0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首次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03、邓小平对解放思想的深入阐释
1979年3月指出:“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菩提情况,解决新问题。”
1980年2月又指出:“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 讲解放思想,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决不能够领导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1980年12月,强调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全,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实事求是。“
0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及地位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是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改革开放进行,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体现了革命胆略和科学精神的统一,是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理论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衡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议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 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1)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三、党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企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基本路线的丰富内涵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表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和基本方针。
把我国建设 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基本路线的发展完善
党的十七大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党的十九大不仅将“美丽”纳入了基本路线,而且将“现代化国家”提升为“现代化强国”扩展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提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把我国建设 成为富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明(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美丽(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这期间,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
发展要抓住机遇
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五、“三步走”战略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
第一步:1981-1990 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1991-20世纪 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 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步走"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行的步骤,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明确了发蔚县方向,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行动纲领。
台阶式发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争取隔几年使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先富带动后富:允许和鼓励一部份地 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
主讲:黄秋燕 审核:梁露艺
2021年5月
单选题 共10题,共10分
1
1.0分
(6.1)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正式用( )一词来科学综合地概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你的答案是 C。
2
1.0分
(6.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 )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你的答案是 D。
3
1.0分
(6.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共同的理论主题,即( )。
你的答案是 C。
4
1.0分
(6.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根相连的关系。二者都以( )为哲学基础。
你的答案是 A。
5
1.0分
(7.1)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是( )。
你的答案是 D。
6
1.0分
(7.1)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你的答案是 B。
7
1.0分
(7.2)( )是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你的答案是 。
8
1.0分
(7.2)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你的答案是 。
9
1.0分
(7.2)关于三步走战略,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你的答案是 B。
10
1.0分
(7.3)( )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你的答案是 C。
多选题 共5题,共5分
11
1.0分
(6.1)截至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你的答案是 A,B,C,D。
12
1.0分
(6.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 )。
你的答案是 A,B,C。
13
1.0分
(7.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包括( )。
你的答案是 A,B,D。
14
1.0分
(7.2)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你的答案是 A,B,C,D。
15
1.0分
(7.3)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分别是( )。
你的答案是 B,C,D。
单选题 共10题,共10分
1
1.0分
(4.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 )。
你的答案是 C。
2
1.0分
(4.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 )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你的答案是 B。
3
1.0分
(4.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你的答案是 D。
4
1.0分
(4.3)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采用和平方式变革所有制的设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 )的方针。
你的答案是 D。
5
1.0分
(4.3)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你的答案是 B。
6
1.0分
(4.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对于当时我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你的答案是 C。
7
1.0分
(5.1)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 )的特点。
你的答案是 B。
8
1.0分
(5.1)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总方针是:( )。
你的答案是 C。
9
1.0分
(5.2)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其中第一步是( )。
你的答案是 A。
10
1.0分
(5.3)我们在看待和评价改革开发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时,要坚持( )的思想路线。
你的答案是 D。
多选题 共5题,共5分
11
1.0分
(4.1)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三种,分别是( )。
你的答案是 A,C,D。
12
1.0分
(4.2)1953年12月,形成了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 )、对( )和对( )的社会主义改造。”
你的答案是 A,B,C。
13
1.0分
(4.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 ),第二步主要实行( ),第三步是实行( )。
你的答案是 A,B,C。
14
1.0分
(5.1)毛泽东指出,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 )和( ),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你的答案是 B,C。
15
1.0分
(5.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得出经验教训主要有六个方面: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③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
任务33:7.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问题
专题七 第一讲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问题
目录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邓小平理念 回答的基本问题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所形成的思想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包括三个方面: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一美苏两极对抗的冷战格局出现重大变化,两大阵营的力量对比更趋平衡,短时期内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二是新科技革命推动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邓小平时代主题的转换做出了科学判断:和平与发蔚县是真正的全球性的战备问题,在这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是在探索过程中也经历了曲折和失误,甚至发生过“文化 大 革命"这样的严重挫折。这一切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历史经验,并对”“左”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深刻反思,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是人民群众生机勃勃的伟大创造,更是理论发展的源泉。
邓小平领导全党从总结群众成功实践的经验中,也从总结工和的某些失误的教训中,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从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1978年12月-1982年9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实现了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党的十二大(1982年9月)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核心概念,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2.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1982年9月-1978年10月)
党的十三大(1978年10月)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系统概括,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基本轮廓和框架的形成。
3.党的十三大到南方谈话(1978年10月-1992年初)
“南方谈话”指的是在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之间,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时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
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 新阶段,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
邓小平理念回答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 的一些犹疑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完全 搞清楚。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理论概括“
”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菜同富裕。“
本课程小结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主讲:黄秋燕 审核:梁露艺
2021年5月
马克思中国化的理论
任务31:6.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重要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专题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重要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虽然面对 的时代课题和历史背景不同,但它们有着共同的:
时代条件---和平与发展
理论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伟大实践
在改革和建设 的不同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四个理论侧重探索和回答不同的重大问题:
邓小平理论:鲜明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 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久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四个重要理论成为一个统一的有 机整体,都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和逻辑上的密切联系。二者在继承发展、与时俱进的基础上,相映生辉,共同构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事业在中国的新篇章。
中国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二者是一根相连的关系。
1)都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哲学基础--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2)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以新的理论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二者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1)二者的理论灵魂一脉相承。 坚持实事求是,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任务和奋斗目标,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在思想依据。
2)二者的理论内容一脉相承。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基本矛盾、基本任务、现代化道路等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探索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
3)二者的理论风格一脉相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 化、大众化,都是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3.二者是一体相依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制度和理论基础。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的 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了以马克思议为指导的意识形态,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基础和理论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沿着毛泽东思想开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道路,充分吸收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财富,又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和人民群众 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睥又一次与时俱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
4.二者是一帜相随的关系
1)二者都高扬共产主义的旗帜,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已任
2)二者都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引。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科学社会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蔚县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吸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二者都将继续为科学社会主义飞跃发展作贡献。 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久理论体系为解决当代社会主义在建设与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领域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必将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继续飞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重要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
弘扬科学真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主讲:黄秋燕 审核:梁露艺
2021年5月
1C |
2B |
3A |
4B |
5D |
6D |
7B |
8A |
9D |
10D |
11ABCD |
12ABC |
13ABCD |
14CBD |
15ABC |
1.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判断,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决定了“我们已经走进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
二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变,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概括,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后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变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新时代的内涵。
第一,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从历史脉络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所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和前赴后继的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第二、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从实践主题来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到新中国诞生10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则标志着中国在100年内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历史任务。
第三,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从人民性来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新时代不仅要国家富强,而且要人民幸福,在解决人民“从无到有”的雾求之后,注重解决“从有到优”的需求,朝着创造美好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第四,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从民族性来看,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新时代,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共筑中国梦的力量,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五,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英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从世界性来看,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析和平、求发展的梦是相通的,实现中国梦也高不开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新时代的中国既有责任、也有能力为人类繁荣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新时代的意义。
第一,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逐步富起来,新时代中华民族要实现强起来的宏伟目标。
第二,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0世纪末,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曲折。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沧海横流中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
第三,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世界上一些国家陷入困难甚至危机时,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而独树一帜。中国发展所释放出的强大影响力和示范力,吸引了很多国家注意和借鉴。
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什政策的基本依据。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看的认识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深化。
1956年社会主义改请基本完成后,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看。”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未能很好地坚持下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科学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蔓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开始程居世界第二位、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额均居世界第二位,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分别居世界第二、第三位,制造业增加值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位,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领域遥运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这说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发生了新的阶段性变化。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了新台阶,已经达到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干,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昔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出世界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居民平均预期寿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其他很多方面的民生保障也有显著改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生活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任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公干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这说明,人民群众对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层次更高、内容范围更广,出现了阶段性的新特征。
三是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平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从社会生产力来看,我国既有世界先进甚至世界领先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的、相对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而且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生产力水平和布局还不均衡,发展水平仍然差距较大,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还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脱贫,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好,但社会法治化水平不高,文化建设相对满后,社会建设还有不少短板,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较多。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犁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露要的主要根源。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露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0%左右,按国家和独立经济体排位,大体处在世界中列,在创新能力、产业层次、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判断,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余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决定了“我们已经走进了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
二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变。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概括,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变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1-C
2-D
3-C
4-D*X
5-C*X
6-B
7-A
8-C
9-A
10-D
11-ABCD
12-ABD
13-ABCD
14-ABCD
15-BCD
1-B....X
2-C.....X
3-C....X
4-D.....
5-C....X
6-B.....X
7-A.....X
8-C......
9-C......X
10-D.....
11--ACD
12--ABC
13--ABC
14--BC
15--BCD
三个主体
三个补充
1:坚持实事求是。
2,:坚持群众路线
xadxc
任务28:5.4专题小结
1.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很多东西都是学习苏联的,但并没有全部照搬。苏联片面强调重工业建设,忽视轻工业和农业,而我们对于农业轻工业是比较注重的。在处理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等问题上,我们也有自己的特点。毛泽东提倡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从1985年起,我们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2.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初步探索主要取得了如下理论成果:
一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一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