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02969

2024秋季学期
960人加入学习
(3人评价)
教学计划
抱歉,请联系老师帮您加入课程进行学习

白沙村位于浙江省临安市东北部,全村共有510人,总面积9.39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近1.15万亩,占95.3%。全村以陡坡为主,平均坡度大于30度,是一个典型的山村。

  一、白沙村案例介绍

  1.破坏性发展阶段

  过去白沙村生活十分贫困。1983年,白沙村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开展了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建立了家庭经营为主的林业经营体制。山林到户后,林农一是高兴自己真正成了山的主人,二是担心政策会变。为了尽快脱贫致富,纷纷上山砍树,烧炭,卖木材。短短几年间,森林覆盖率从91.9%下降到了90.4%,而村民的人均年收入还只有几百元。结果山头精光人更穷,一场暴雨就成灾,陷入了“山越砍越秃,人越来越穷的”、“小伙子外出打工,小姑娘远嫁他乡”的困境。

  2.不自觉科学发展阶段

  痛定思痛,白沙人开始反思。1990年前后,临安林业局王安国等科技人员来到白沙村,积极向村民宣传林地承包经营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并及时指导林农对山里的山核桃、笋干、茶叶等进行了科学的培育管理。1996年,一位名叫本诺沙的联合国官员在白沙村建议应发展生态旅游,并出资6000美元搞了一个“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到1997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3455元,其中非木质林产品收入占90%以上。1998年,白沙村又通过林地流转引进了临安生态旅游开发公司,开发太湖源生态景区,完成了从“营山货”到“经营景观”的转变。从此,白沙村走出了“砍”树的怪圈,使得山上的森林得到了休生养息,并逐步走上了一条以发展农家乐为特色的森林旅游产业。

  3.自发性可持续发展阶段

  而今的白沙村,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7%,境内奇山秀水,满目葱翠,白沙人也从“砍”人变成了“看树”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守住这片青山绿水,那就是子孙后代永续利用的“金山银山”。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其中50%来的收入来自竹笋、笋干、山核桃等,45%以上来自以森林旅游为特色的农家乐。先后获得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村、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林业观光园区、杭州市旅游特色村等众多荣誉。

  2007年7月,白沙村迎来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十五家媒体,记者们以各自独特的角度诠释了中国林权制度改革“小岗村”──白沙村的故事(1978年12月,小岗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颗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由此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代名词),白沙村也就成了全国林改的先进典型。央视还在新闻联播里专题对该村经验进行了宣传报道。

案例分析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1.说明了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科学发展观所阐述的发展,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经过工业化、信息化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是在生产力变革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也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在林区,只有让林区发展了,让林农生活富裕了,他们才有可能自觉地植绿、护绿、爱绿和兴绿。我们知道,森林资源是一个人类共同拥有的天然宝库,而打开这个宝库的金钥匙就是科技。只有把科技这把金钥匙掌握好、运用好,才不会出现我们务林人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情形。

  白沙村事例表明,正是在1990年前后,临安科技人员积极指导村民发展笋竹、山核桃和茶叶等特色林产品,使山里人第一次认识了科技对传统林业产业的贡献率,使林农第一次看到了现代林业发展的潜力。“不栽树是荒山,栽上树是宝山”、“要想代代富,多栽摇钱树”,这都是生活宽裕后林农的切身感受。生产发展了,林农富裕了,林农也更容易接受先进的发展理念了,林权制度也在实践中更趋完善了,这就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说明了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效让人民检验。对林业、林区、林农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的理念,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林农的根本利益。森林不仅能为我们提供绿色食品,而且具有净化水质、改善空气质量等功能,特别是能释放大量负氧离子,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改善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延缓人体器官衰老,对多种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白沙村事例表明,林农在温饱问题解决以后,最期盼的就是健康长寿,这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四川彭山、广西巴马之所能成为世界“长寿之乡”,其共同的特点就是森林覆盖率高,负氧离子丰富。在杭州,要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特别是环境生活品质,就是要通过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营造一流的人居生活环境,让杭州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花更艳,让人民群众喝得上干净的水、呼吸得上新鲜的空气、看得到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享有优越的人居环境,进而达到让人民群众健康长寿的目的。杭州是全国第一个把老百姓人均预期寿命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城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间,要让杭州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3.说明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行动纲领,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和“四大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与湿地、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承担着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降低噪音、美化环境、防灾减灾等多种生态功能,更值得一提的是森林能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生的满足感、安逸感、活力感和舒适感。

  白沙村事例表明,正是在1996年,由联合国资助的一个“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给白沙村带来了新的观念和新的发展方式。此后,白沙村又相继实施了20多项国内外科技项目,“可持续发展、非木质林开发、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观光旅游”等新农村建设的新观念已深入白沙村村民之心。森林生态观光旅游的大力发展,既缓解了传统旅游景区的游客压力,又满足了富裕后的人们想亲近自然、参与农事、体验农活的强烈愿望。如今白沙人,已逐步摈弃了以前的“养儿防老”,转而信仰变“绿色养老”的理念,这是一个严格保护产效的例子(点钞票)。而昌化林场的林木在2001年经FSC(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国际认证后(在欧美国际市场是被视为持有“绿色通行证”的优质产品),成为国内首家进行森林认证的国有林场,使这些木材比普通商品材每立方米高400元以上,还是供不应求,这是因可持续经营而尝到甜头的又一实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杭州唯一的战略资源就是环境,而生态环境建设仍然是我市的一块“短板”。2006年浙江省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评价结果显示,我市实现程度最低的既不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方面的指标,也不是人民生活方面的指标,而是生态环境方面的指标。

  4.说明了城乡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它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对林业来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好“林业、林区、林农”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让山上绿起来,让林农富起来,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我们的工作让人和自然和谐起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

  白沙村事例表明,依托山区资源优势,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强化科技服务,它成功摸索出了一条建设与保护并重、生态与产业并举、改革与发展并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初步实现了林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良性互动和和谐发展的初衷。近年来,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后的杭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可行措施,出台了一系列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财政扶持政策和机制。在工作方法上,通过认真总结经验,把握发展方向,推进工作创新,适时提出并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建设;在工作实践中,突破城市与农村的界限,突破山上林业与山下林业的界限,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全面提高城乡绿化水平。

  从白沙村事例可以发现,是白沙村的村民自觉或不自觉地践行了科学发展观。关键是白沙村这个身处偏远山区的小山村实现了山定界、林定权、人定心的权责明晰的林业承包责任制,正确处理好了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切实转变了山区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使白沙村既长叶子,又长票子,山青水绿,强村富民,使新农村建设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白沙村样本”的标本意义在于: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方法,科学发展观是支撑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

[展开全文]

授课教师

课程特色

图文(80)
考试(5)

学员动态

还没有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