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成果? 1 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 2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 ,2科学发展观胡锦涛
2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二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成果? 1 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 2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 ,2科学发展观胡锦涛
2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二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什么是马克思主意?:马克思主意是一个博大精深理论,其中包括1;马克思主义哲学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 科学社会主义 这三个组成主体内容
2;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结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创新的问题
4;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推动党和国家商发生历史性变革。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其他知识领域内容(历史学、政治学、法学、文化学、新闻学、军事学)
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1.1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述
0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段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想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02、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_
0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04、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1)时代背景(2)理论渊源(3)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渊源: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毛泽东思想最为重要的理论渊源。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奋斗历程,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毛泽东思想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形成的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四个阶段:1.萌芽2.形成3.成熟4.继续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时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1927.7)
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
发表时间:1925年12月1日
主要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辨明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从而集中力当时党内的正确主张,初步提出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结论:无产阶级要团结占全国人口多数的一切半无产阶级【主要是贫农】、小资产阶级【主要是中农】,争取中产阶级【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左翼,以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官僚、地主、买办阶级以及中产阶级的右翼,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统治,反对在中国建立民族资产阶级一阶级统治的国家。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时间: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1927.8-1934.12)
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写于1928年10月《井冈山的斗争》写于1928年1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于1930年1月《反对本本主义》写于1930年5月等
总结了共产党领导武器起义和开辟农村根据地的经验,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
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阐明了社会调查的重要意义;揭露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阐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实际庆坤过去相结合的重要性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具体实践中,在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逐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时间: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到中共七大(1935.1-1945.4)
著作:《实践论》《矛盾论》《<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
《实践论》写于1937年7月《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同: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①科学发展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②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发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③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屑懈探索基础上,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必然结论,既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发展速度与效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改革,发展,稳定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促进政治、文化、社会共同发展,解决好与经济增长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兼顾的根本要求,把发展看作是相互推进、系统协调的过程,强调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协调一致的运转。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以前瞻的眼光创新发展模式、健全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实现发展的均衡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