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04385

2024秋季学期
50204人加入学习
(294人评价)
教学计划
抱歉,请联系老师帮您加入课程进行学习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标志
(1)经济方面:截至1956年底,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最重要的标志)
(2)政治方面: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及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这一系列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表明我国由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3)阶级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展开全文]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
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循序渐进
具体方法步骤:
对农业: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对手工业:采取说服教育示范和国家帮助的方法,历经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到生产合作社三个步骤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针:和平赎买
赎买一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我国能够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的对抗性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3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再加上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咨木完的坚叔笔田麦 使私人咨木主V企业口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即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形式
这些企业的利润实行“四马分肥,即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
既可以帮助私营企业克服困难,也可以使其生产和经营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资本主义的剥削受到限制,工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
第二步: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即国家向一些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国家派干部进入企业内部,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同工人、资本家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
企业利润分配仍为“四马分肥
资本家的剥削进一步受到限制,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发展生产、满足人民需要和完成国家计划为目标
已经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第三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分别纳入了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
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改造成功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有机结合,以改造推动建设,以建设保证改造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改造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
51号、田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万。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
吊难以解天的的矛眉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出现的失误与偏差主要根源:主要是改造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工作过粗,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至于遗留了一些历史问题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同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也还没有完全搞清楚,由此造成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进而导致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展开全文]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

[展开全文]

1.认清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洛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近代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产生和不断成熟的。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中,善于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理论和实践上不断走向成熟。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体与核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主要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等,内容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进步展开和体现,包括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走出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是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句胜利的正确道路,并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向何外去以及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 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展开全文]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
第一,手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渊源、第二、手泽东思想是在总结我国革命与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走向成熟,并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活的灵魂。
第一,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第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它是贯穿上述各个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第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展开全文]

1C2B3D4D5B6C7B8C9A10D,11ACD12ABC13ABC14BC15BCD

[展开全文]

1 2 3 4B 5C 6 7B 8 9 10 11 12B13 14 15 16B 17 18B 19 20A 21CD 22ABC 23BCD 24BCD 25BCD 26ABC 27BCD 28ABC 29ABCD 30ABC

[展开全文]

1 2 3A 4 5C 6 7A 8A 9B 10B 11ACDFE 12BCD 13ABCD 14ABCD 15ABCDFG 

[展开全文]

1C 2D 3C 4A 5 6B 7A 8 9B 10C 11ABCD 12ABC 13ABD 14ABCD 15BCD

[展开全文]

1C 2 3 4D 5B 6C 7 8C 9A 10 11ACD 12ABC 13ABC 14BC 15BCD

[展开全文]

1c 2b 3a  4  5d 6d 7b  8a 9  10d  11abcd 12abc 13abcd 14bcd abc

[展开全文]

6.20

29.1234

31.32.36.40对

[展开全文]

3.7.8

13.14.1234

11.2

12.234

13.5

 

[展开全文]

4.7

11.14

12.123

13.124

15.234

[展开全文]

3.8A

2.4.7B

11ABCD

12ABC

13ABCD

14BCD

15ABC

 

 

[展开全文]

9A

2.5.7.B

 

11ACD

12ABC

13ABC

14BC

15BCD

 

[展开全文]

授课教师

课程特色

文档(1)
视频(31)
图文(17)
考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