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环境
外部:
一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法律环境、技术环境
特定:顾客、竞争对手、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政府管理部门、新闻媒介
内部:人、财、物
组织物质环境:组织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等;管理者应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取这些资源并有效地使用;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
组织文化环境: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新年、意识、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文化形象;组织文化影响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实施方式
管理环境
外部:
一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法律环境、技术环境
特定:顾客、竞争对手、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政府管理部门、新闻媒介
内部:人、财、物
组织物质环境:组织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等;管理者应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取这些资源并有效地使用;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
组织文化环境: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新年、意识、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文化形象;组织文化影响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实施方式
当代管理思想
迈克尔 波特(竞争战略之父)
一、五种竞争力:
1.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2.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3.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4.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5.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二、三种基本战略
1.总成本领先战略-依靠低成本,缺德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2.差异化战略-将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内具有独特性的东西
3.集中化战略-助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域或某一个地区市场
三、价值链的分析
1.基本活动:进料后勤、生产作业、出货后勤、市场营销、售后服务
2.辅助活动:辅助机构(财务、计划等)、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
迈克尔 哈默(企业再造之父)
基本内容:
(1)多角度重新审视生产作业或服务作业的流程,找出其不合理因素
(2)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对流程进行重新构造,以达到业绩上质的飞跃和突破
彼得 圣吉(学习型组织理论之父)
一、自我超越: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精熟;个人到自我超越-基础;建立个人愿景、保持创造力、诚实面对真相、运用潜意识
二、改善心智模式:描述、分析、处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决策依据和法则;发掘心像,严加审视,即时修正,发映真相
三、建立共同愿景:组织成员与组织拥有共同的目标;共同愿景——焦点和能量
四、团队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避免无效的矛盾和冲突;让个人的只会成为集体的智慧
五、系统思考:综合分析系统反馈信息、非线性特征、时滞影响;系统思考——灵魂;一种完善的思维方式
古典管理理论
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 科学管理理论
主要观念: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工时研究与劳动方法的标准化;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实行“例外原则”;强调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让劳资双方都专注于增加盈余。
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 —— 一般管理理论
主要思想与贡献
1.企业经营六项活动: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2.最早提出管理的职能:久啊、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1)劳动分工-借助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雇员的工作效率
(2)权利与责任一致-责任和权力,是互为因果的
(3)纪律-雇主预估元之间在服从、勤勉、积极、规矩和尊重等大成都协议
(4)统一指挥-一个下属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
(5)统一领导-对于同一目标的集体活动,只能在一个领导和一项计划下进行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不能将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利益置于整个组织利益之上
(7)报酬的公平合理-报酬与支付方式要公平合理,尽可能纸质共和组织双方都满意
(8)集权与分权-集权与分权程度,不是固定不变的
(9)组织层次与部门协调-办事,不要轻易违背组织层次链;如需跨部门协作,可遵循“法约尔跳板”原理
(10)维护秩序-人与物各得其所
(11)公平-应以公平的态度,对待已经建立的规则和职工
(12)人员稳定-通常,成功企业的管理人员是稳定的
(13)首创精神-视野要发展壮大,必须大力倡导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努力在组织内部建立和谐与团结的气氛
韦伯(组织理论之父) —— 行政组织理论
主要思想与贡献
1.提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不能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是一种高结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组织体系
2.对权力的分类:
(1)传统的权力-效率较差
(2)产饭店权力-非理性
(3)合理合法的权力-理性、高效率
权力是非个人的,必须在法律界定下确定权力与职能的概念
这个思想对方是一切以个人全位置上大社会,无疑是巨大冲击
梅奥 —— 人际关系理论
1.梅奥与“霍桑试验”
2.人际关系学说
(1)员工是“社会人”
(2)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人们的相互关系
(3)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
管理方法: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和协调管理要速度工作方式、途径或手段。
1.经济方法:(含义)依靠利益驱动,利用经济手段,通过调节和影响被管理者物质需要,而促进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
主要形式:价格、税收、新代、经济核算、利润、工资、奖金、罚款、定额管理、经营责任制
特点:利益驱动性、普遍性、持久性
局限:会使被管理者过分看重金钱,影响七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2.行政方法:(含义)依靠行政权威,借助行政手段,直接智慧和协调管理对象的方法。
主要形式:命令、知识、计划、智慧、监督、检查、协调
特点:强制性、直接性、垂直性、无偿性
局限:由于强制干预,容易引起被管理者的心里抵抗,很难进行持久的有效管理。
3.法律方法:(含义)借助国家法规和组织制度,严格约束管理对象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工作的方法。
主要形式:国家的法律、法规,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司法和仲裁
特点:高度强制性 规范性
局限:缺乏灵活性
4.沟通教育方法:(含义)借助教育学、心理学等原理,运用教育、沟通、激励等手段,通过满足管理对象心理需要的方式来调动起积极性的方法。
主要形式:宣传教育、思想沟通、各种形式大吉利
特点:自觉自愿性、持久性、灵活性
局限:难以适应紧急情况;单纯使用此法,长无法达成目标。
管理方法的有效应用:
管理方法建设的科学性、管理方法选择的针对性、管理方法运用到综合性
管理机制的特征:内在性、系统性、客观性、自动型、可调性、稳定性。
管理及制度基本类型:
1.运行机制:组织基本只能等活动方式、系统动能、运行原理;组织最基本的管理机制,具有普遍行动特点;
2.动力机制:管理系统动力产生与运作的机理;利益驱动;政令推动;社会心理推动。
动力机制构成:
(1)利益驱动,由经济规律决定——物质利益吸引;
(2)政令推动,有社会规律决定——行政权威;
(3)社会心理推动,有社会心理规律决定——教育和激励。
3.约束机制:对管理系统行为进行限定与修正的功能与机理;
约束机制构成:
(1)权利约束
(2)利益约束
(3)责任约束
(4)社会心理约束
管理者技能:
1.概念技能: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
2.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与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搭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能力;
3.人际技能: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
4.行政技能:管理者提高权威、组织资源、协调活动的一种行政性能力。
管理者的基本素质:
1.政治与文化素质:政治坚定性、敏感性;事业心;思想境界与品德情操;人文素养与光波导文化知识……
2.业务素质:管理者在所从事工作领域内的知识与能力;
3.身心素质:管理者本人的身体情况与心理条件;
4.创新素质:
(1)意识:要真正认识到创新对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意义;随时关注管理工作中的新问题;
(2)精神:要有突破常规、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
(3)思维:善于通过专项思维等科学的思维方式,寻求新思路;
(4)能力:具有提供有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发明的能力。
管理者的情商:在对他人情感认知与激励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协调,实现人机情感高度融通、组织高度和谐,可以更有小弟实现组织的各项目标,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自我感知;自我调控;自我激励;感知他人;情感融通;激励他人。
五种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 现在的竞争能力。
三种基本战略:
总成本领先战略(依靠低成本,取得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集中化战略(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个一地区市场)。
差异化战略(将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内具有独特性的东西)。
经济方法特点:
1·利益驱动性
2·普遍性
3·持久性
行政方法特点:
1·强制性
2.直接性
3.垂直性
4.无偿性
管理方法:
1.经济方法
2.沟通教育方法
3.行政方法
4.法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