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19大
1、需求的外延扩大化:不断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向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拓展。
2、需求的内容品质化:从满足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追求物美价廉向讲究用户体验转变;尤其体现在社会民生领域。
3、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为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党的19大
1、需求的外延扩大化:不断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向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拓展。
2、需求的内容品质化:从满足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追求物美价廉向讲究用户体验转变;尤其体现在社会民生领域。
3、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为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说:会想在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和事业的历史元勋
1921年建党之处说,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以“唯物史观为吾党的哲学依据”
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
1927年8月,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这一时期,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重要文章
初步阐述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体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基本思想和原则,标准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1938年,先后撰写了《实战轮》《矛盾论》两篇重要著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之后相继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得到系统总结并已日趋成熟。
1942年整风运动开始
1.1一代伟人走向马克思主义
是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意、空想社会主意等观念的大杂烩。
我对“十九世纪的民主”乌托邦主意和旧式的自由主义,抱有一些模糊的热情,但是我是明确的反对军阀和反对帝国主义的。
此时的毛泽东还未完全摆脱唯心主义、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
1918年8月,来到北京受李大钊影响,开始了解苏俄十月革命的情况,听李大钊《庶民的胜利》的演说,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日渐浓厚
1919年冬二次入京,参加了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1921年元旦在新民学会新年大会上毛泽东将学会的宗旨定位“以布尔什维主义改造世界与中国”至此,毛泽东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完成了由激进民族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 义者,是伟 大的无产介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毛的功线是第一位的,是第一次性的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积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宝贵
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以唯物史观为吾党的哲学依据
二、中国的红色正权为什么 能够存在?
初步阐述 中国某件 一系列基本问题,体现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自主等 基本和原则,标示着。
中国社会已进入新时代,也产生矛盾。在发展中人们的需求已月新日异。唯有跟随世界潮流趋势,由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中发展。
1、13-15岁辍学这段时间开始接触新知识 新思想
2、盛世危言 作者是老的改良主义者,认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装备——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引进中国。
3、1911年春 全国正处于辛亥革命的前夜
4、1913年春毛泽东进入湖南第一师范读书 他的政治思想开始形成 无政府主义 工读主义 新村主义 互助论 体育救国 改造伦理学等各种改良主义
5、1918年4月毛泽东和萧子升等人成立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
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1957.11.13“大跃进”
1978年我国GDP总量,从1952年占世界GDP总量的5.2%下降为5.0%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邓小平十三大: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性质: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
2.社会发展程度: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成熟、不完善、不发达的初级阶段,农业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地区和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还比较落后
党的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是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中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地位没有变
1987年中共十三大: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检出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55
5
解放思想实事求事的思想路线
1976.10 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1978.5.11实践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是真理的标准
邓小平1980.12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实事求事是解放思想的必要前提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新思路和大手笔
1955.3陈云、聂荣臻、薄一波原子能
1964.10.16成功爆破第一枚原子弹
1966.10.27导弹核武器试验,
1967.6.17中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试验靶场上空爆破成功
1958.研制人造地球卫星
1958.5.17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研制人造地球卫星
1960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
1966年,中央专门委员会原则批准中国科学院《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规划方案建议》
1970.4.24《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也全面确立。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论十大关系》基本完成。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个人之间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问题}6.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领域如何调动积极性的问题}
1960.6《十年总结》:我们在新中国成立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开始反应中国客观经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