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极大增强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经济建设的自信心,但同时也滋长了一些人急于求成的骄傲情绪,夸大了主观意志。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提出要在生产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由此,全国拉开了大跃进的序幕,发动大跃进,使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比如:粮食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增产80%,达到7000亿斤左右。由于忽视经济规律,欲速则不达,这是大跃进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初步总结经验教训后,认识到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毛泽东这一思想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新中国成立时期,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2.6%,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我国钢产量15.8万吨,是美国的0.5%,日本的5%,不到世界的1%。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占10%,此时的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大体为100年至200年间,1978年我国GDP总量,从1952年占世界GDP总量的5.2%下降为5.0%。这表明虽然经过新中国几十年的发展,邓小平指出,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仍是中国的现实国情,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这个论述,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来加以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广大人民享有民主,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二是从社会发展程度上来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成熟,不完善,不发达的初级阶段,比如,农业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地区和产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还比较落后,这个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基本实现为止,需要大约100年时间,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是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问题,也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党的十发舌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中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1987年中共十三大正式提出并正式提出并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创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创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经过改革开放40年发展,党的基本咱线也在不断充实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这条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