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

611246

2024秋季学期
48286人加入学习
(116人评价)
教学计划
抱歉,请联系老师帮您加入课程进行学习

作风建设这一金色名片越擦越亮,深入人心

[展开全文]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展开全文]

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

[展开全文]

1.立足内需,畅通循环2.立破并举3.有效市场,有为政府4.系统协同,稳妥推进

[展开全文]

1.B2.B3.A4.D5.C6.B7.D8.A9.A10.A

[展开全文]

任务28:彰显中国担当之行
1.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新中国成立以来,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
、中国始终奉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从未侵略过别国一寸土地,从来不搞代理人战争,不参加或组建任何军事集团,是全世界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纪录最好的大国.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载入宪法的国家,也是五个核武器国家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永远不谋求建立势力范围、永远不搞军备竞赛、永远不会威胁任何国家.
2.中国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中国从未停止对一个更加合理公正的国际秩序的追求和探索,始终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合作应对各种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挑战.我国为世界更安全贡献“中国力量”,例如:加快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步伐;积极参与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进程;全力驰援多国抗疫;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制定数字
安全国际规则提供蓝本;积极推进国际反恐合作,提出坚持标本兼治、反对“双
重标准“等原则.
3.中国始终做热点问题的斡旋者
计利当计天下利.中国始终坚定站在和平对话一边、站在公道正义一边,积极探
索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为世界和平而奔走,为国际安全而尽力.中国是
热点问题的斡旋者.例如: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呼吁美方无条件率先重返伊核
协议.
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中国愿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致力发展的
国家和人民携手同行,在全球安全倡议的指引下,开辟出迈向持久和平和普遍安.
全的康庄大道,汇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合力,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
传,让平安的钟声响彻人间.。
 

[展开全文]

任务27:消弭安全赤字之策

1.理念指引--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指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综合指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合作指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地区和全球安全;可持续是指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新安全观将进一步推动铸剑为犁、安慰与共的和平合作理念深植人心,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越走越宽.
2.基本前提--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主权原则是现代国际关系准则的基石,各国内政不容干涉,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必须得到维护.反对霸权侵犯主权,坚持主权独立平等,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3.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承载着世界人民对两次世界大战惨痛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凝结了人类实现集体安全、永久和平的制度设计.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4.重要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一国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也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应对全球安全挑战的长久之道在于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重视彼此合理安全关切,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构架,从而实现普遍安全、共同安全.例如:美军撤军留下烂摊子,阿富汗人民深受其害.
5.必由之路--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战争和制裁都不是解决争端的根本之道,只有对话协商才是化解分歧的最有效途径.2022年3月31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安徽屯溪主持召开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此次会议是国际社会探索热点问题综合解决新路的有益尝试.
6.应有之义--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也不应让任何国家成为世界孤岛,各国必须同舟共济、携手应对.要协调推进国际安全治理.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安全问题.又要统筹谋划应
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展开全文]

任务26:认清安全问题之因
1.冷战思维阴霾未散
我们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经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新冷战”不会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也违背世界人民的愿望,世界必须高度警惕并坚决反对.
2.阵营对抗加剧分裂
作为冷战产物和全球最大军事联盟,北约本应在冷战结束后解散.然而,北约仍秉持旧的安全观念,持续扩张,大搞阵营对抗.表现在拉帮结派的种种行径:“小院高墙”、“平行体系”、“小圈子”、“小集团”、“五眼联盟”、“四边机制”、“印太战略”等.
3.强权政治危害和平
从“长臂管辖”到单边制裁,从动辄使用武力到肆意干涉别国内政,这股逆流损害的事各地区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在拉美,2022年年5月1日,古巴举行“五一”集会游行,上百万民众走上街头,反对美国制裁.在亚非,美国多次介入或操纵一些国家的“颜色革命”,导致当地社会矛盾冲突加剧.例如2011年1月28日埃及开罗解放广场的骚乱现场.
4.治理体系变革阵痛
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横行,全球治理共识减少、赤字凸显,某些国家在全球治理中扮演了搅局者角色.例如:2017年6月1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
 

[展开全文]

任务25: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持续不断
一些西方国家固守冷战思维,热衷于在国际社会制造矛盾和分歧,挑起军事对抗,传统安全压力和风险逐步上升.尤其是在东欧中亚、中东北非等地缘政治热点地区.1地缘政治冲突风险上升,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乌克兰危机的根源不是俄乌之间,而在俄美之间;冲突的本质不在俄乌对抗,而在俄美角力。乌克兰接收大批美制“标枪”反坦克导弹.2022年6月30日,北顿涅茨克市,乌克兰危机持续,当地满目疮痍,建筑受损严重.一些国家国内政治社会矛盾激化,甚至演变为严重冲突,2021年的非洲,跌宕起伏,2021年6月4日,武装“民主同盟军”发动的致命袭击迫使约5800人逃离刚果民主共和国伊图里省的多个流离失所者营地,9月5日,几内亚突发军事政变,军方人员在街头严阵以待;10月20日,埃塞俄比亚北部提格雷地区发生空袭,硝烟滚滚。2大国军事扩张加剧地区紧张。美国不断利用北约这个军事工具来实现自身霸权野心,推动北约在冷战结束后持续扩张,军事活动范围远远超出欧洲: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2018年的叙利亚战争;2022年4月北约外长会以“全球伙伴“为名,邀请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4个亚太国家外长参会;2022年5月,日、韩、澳、新四国军队总参谋长参加北约军事委员会举行的参谋长会议.美国一些人惯于渲染所谓“中国威胁”,为美国扩张军力、增加军费制造借口.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粮食安全、新冠肺炎疫情、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时空和领域更加宽广,呈现出更加突出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1恐怖主义,暴力与恐怖主义跨越洲界、国界,无处不在,2020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显示,2010-2019年,全球死于恐怖主义的人数是2000-2009年的2倍以上;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恐怖组织大肆借助互联网开展勾连、威胁、招募、融资及策划指挥等活动.2生物安全,外来生物入侵、实验室生物安全、微生物耐药性、生物恐怖袭击、生物武器威胁等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形势严重冲击着人类生命健康的底线。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进度和严重程度远远超过10年前的预测和评估,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繁侵扰全球多地,造成生命财产损失。2022年年7月9日至18日,西班牙遭遇了高达45摄氏度的高温.4网络安全,主要表现在黑客攻击、病毒攻击和信息窃取;针对主权国家的信息监控;个人隐私信息泄露和各种系统漏洞;基于军事目的的网军和信息站。2017年年5月,一种名为的电脑病毒席卷全球,仅5天,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0万台电脑被勒索。
 

[展开全文]

任务24:坚定的中国立场    
1.中国根据乌克兰问题本身是非曲直决定立场主张
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当今世界,任何单边主义、极端利己主义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脱钩、断供、极限施压的行径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搞“小圈子”、以意识形态划线挑动对立对抗也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中国将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不愿看到乌克兰局势升级,中国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支持,中国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我们站在和平一边;在单边制裁与对话谈判之间,我们站在对话一边;在拱火烧油与降温灭火之间,我们站在降温一边.中国坚持“独立自主作出判断”,我们主张各国都有权独立自主地决定自身外交政策,不应强迫别人选边站队
不应采取非敌即友、非黑即白的简单化做法,尤其要抵制冷战思维、阵营对抗.各方珍惜长期努力形成的世界经济格局,多做有利于缓和局势、防止计划矛盾的
事情,要致力于管控局势,防止危机外溢,特别是要维护世界经济体制、规则、基础的稳定,增强人们的信心.
2.中国一直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劝和促谈
2022年3月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在北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视频峰会.2022年4月1日晚,国家主席习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支持俄方同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各方应该共同支持俄乌对话谈判,谈出结果、谈出和平;乌克兰应当成为东西方沟通的桥梁,而不应沦为大国对抗的前沿;支持欧洲特别是欧盟发挥主导作用,支持欧俄美及北约开展对话,直面多年来积累的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美国和北约
应当同俄罗斯开
展对话,而不是再打一场“新冷战”;联合国安理会应该为解决乌克兰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以地区和平稳定为重,以各国普遍安全为重.3.中国积极向乌克兰民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2022年3月12日,乌克兰红十字会在乌克兰切尔诺夫策市的仓库内分发由中国红十字会捐赠的第一批人道主义物资.2022年3月17日,中国红十字会援助乌克兰的第三批人道主义物资运抵乌克兰利沃夫临时仓库.中国为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文集,及时提出六点倡议:1人道主义行动必须遵守中立、公正原则,防止将人道问题政治化2全面关注乌克兰的流离失所者,帮助其得以妥善安置3切实保护平民,防止乌境内出现次生人道灾害4保障人道援助活动顺利、安全开展,包括提供快速、安全、无障碍的人道主义准入5确保在乌外国人安全,允许其从乌克兰安全离开,并为其回国提供帮助6支持联合国在对乌人道援助方面发挥协调作用,支持联合国乌克兰危机协调员的工作.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和平合作和公道正义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中国用实际行动表明,拱火浇油、滥用制裁不是解决争端的正确方式,对话谈判才是化解危机的最有效途径.相关各方唯有保持冷静克制,展现政治意愿,让理智战胜情绪,让远见战胜短视,让共同利益战胜个别私利,早日停火止战,才能实现欧洲和世界的长治久安.
 

[展开全文]

任务23:广泛的国际影响
 

1.全球能源市场遭受冲击
乌克兰危机及有关制裁,推动能源价格高涨,给欧洲能源供应安全带来巨大风险,也影响全球能源供需平衡.
2.全球粮食供给面临危机
乌克兰危机严重冲击俄乌两国粮食生产和出口,不断推高国际粮价,影响全球粮食市场稳定.
3.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增加不稳定性
乌克兰危机及由此引发的经济制裁,将加剧重要原材料断供、零部件供应短缺、物流堵塞、运输成本上涨等问题,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更多不利影响.4.国际金融秩序发生深刻调整
俄罗斯卢布兑美元和欧元汇率出现剧烈波动,一度达到7年来最高水平.
 

[展开全文]

任务22:激烈的多维较量
2022年3月29日,俄罗斯和乌克兰谈判代表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多尔玛巴赫切宫总统府开启新一轮谈判.乌克兰战火延烧至今,目前仍未见到结束迹象.在战场之外,俄乌和谈进展缓慢,双方谈判均在关键问题上无果而终.2022年4月25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对乌克兰进行访问后表示,美国希望利用这场战争“削弱俄罗斯”。2022奶奶5月20日,在原有136亿美元对乌援助的基础上,美国国会表决批准向乌克兰再提供400亿美元军事和经济援助,总数已超过2021年俄乌两国军费总和的70%。在金融领域,美欧将部分俄银行排除出Swift支付系统.2022年5月16日,美国餐饮连锁公司麦当劳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社会领域,国际足联和欧洲足联联合宣布禁令,对所有的俄罗斯俱乐部和俄罗斯国家队实施禁赛.舆论领域,脸书运营商、美国“元字宙(Meta)公司表示,将临时允许旗下脸书(Facebook)和照片墙(Instagram)平台用户发布针对俄罗斯的暴力言论。从全球范围看,印度、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和亚洲、非洲、拉美、中东地区多数国家均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拒绝追随西方制裁俄罗斯.世界
上233个主权国家和地区,有185个未参与对俄制裁;联合国190多个会员国,140多个国家未参与对俄制裁;参与对俄制国家人口11亿,世界上不参与对俄制裁的国家和地区人口65亿,明确反对制裁的人口为48亿;全球大约2/3的人口在乌克兰问题上不支持西方立场。
 

[展开全文]

1.北约五轮东扩将俄罗斯“逼到墙角”
1999年至2020年,美国主导的北约进行了五轮东扩,对俄罗斯形成了战略包围圈.北约无休止扩张,搅乱世界和平.长期以来,美国通过意识形态渗透和策动“颜色革命”等方式离间俄乌关系,制造冲突隔阂.如2004年11月22日,乌克兰反对派领导人尤先科职责总理亚努科维奇在总统选举中舞弊,“橙色革命”爆发.2013年年至2014年基辅独立广场发生骚乱时,美国时任助理国务卿维多利亚·纽兰和时任参议院约翰·麦凯恩前往独立广场对反对派表达支持。2019年年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乌克兰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国家基本方针写入宪法2020年年美国退出“开放天空条约”乌克兰成为第6个获得北约“能力增强伙伴”地位的国家.
2.美国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导致乌克兰危机升级
拜登政府上台后,表态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加强对乌政府的军事援助.2021年以来,美乌签署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研发合作框架协议、国防伙伴关系战略基本原则协议等一些列文件,举行两国联合军演.2021年以来,美国多次向乌克兰表示支持乌克兰“北约梦”。
3.北约组织是美国用以维护霸权的工具
北约自称是防御性组织,却固守过时的安全理念,热衷在欧洲甚至亚太以及世界范围内挑起阵营对抗、制造紧张局势,肆意对主权国家发动战争,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人道灾难.2022年年4月7日,大批希腊抗议者拦截北约运送武器装备的火车,并举起横幅表示:“北约杀人犯,滚回去!”1999年年5月8日凌晨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联军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3名中国记者遇难、20多名中国外交人员受伤.2022年3月17日,塞尔维亚球迷在赛场拉横幅,按年份列出了美国和北约组织直接或间接参与入侵的国家.北约持续东扩是美国为了壮大军事同盟、扩大势力范围的需要,也是实施所谓离岸平衡战略、以挑衅俄罗斯来强化对欧控制的需要.
 

[展开全文]

任务18:爱国者治港
1.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一国”是不可挑战、不可动摇的。“两制”从属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两制”必须在“一国”之内运行。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定不移,确保不会变、不动摇;全面准确,确保不走样、不变形.“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
2.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基础,中央全面管治权,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也不是分权,而是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务管理权.中央授予多少权力,特别行政区就享有多少权力,不存在所谓“剩余权力”。中央有权对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行使情况进行监督,有权依法对违反“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行为予以纠正.在“一国两制”实践中,必须始终维护中央全面管治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将全面管治权和高度自治权对立起来.在任何情况下,特别行政区行使高度自治权都不得损
害国家主权和中央全面管治权,更不能以高度自治权对抗全面管治权.

3.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
爱国者是指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必然真心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然尊重和维护国家的根本制度和香港特区的宪制秩序;必然全力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爱国者治港是保证香港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4.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
“一国两制”政策使香港具有特殊地位。香港愈是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愈是对接国家战略,愈能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保持香港对国际市场的吸引力.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是香港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
 

[展开全文]

任务17: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后盾
1.“一国两制”维护了国家根本利益
“一国两制”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创举.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向世界昭示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自信与能力,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2“一国两制”让香港发展同内地发展紧密相连,香港发挥连接祖国内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窗口作用.香港为祖国创造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的奇迹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投资兴业的龙头作用,市场经济的示范作用,体制改革的助推作用.香港为祖国创造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的奇迹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内地金融业对外开放最先是在香港起步的,香港起到双向开放的桥梁作用,先行先试的试点作用,城市管理的借鉴作用.
2.“一国两制”确保了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一国两制”确保了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回归以来,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997年1.37万亿港元,上升到2021年2.86万亿港元,香港是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经济体之一.“一国两制”全面拓展香港发展空间。截至2021年底,香港占内地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53.2%,内地对香港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超8千亿美元。外国直接到香港投资净流入升9倍,从1997年的113.7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1174.5亿美元,香港是国家“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服务平台.国家一直支持香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强化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支持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支持香港服务业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支持香港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一国两制”让香港尽享开放包容之利,香港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
贸易中心.
3.“一国两制”维护了香港同胞福祉
人均gdp(以名义计算))从回归前的19.2万港元增至2021年的38)
71万港元。内地
为香港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基本生活物资供应.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后盾和香港同胞的守护者.祖国始终是香港抵御风浪、战胜挑战的坚强后盾,是香港保持鲧荣稳定的最大底气.
 

[展开全文]

任务16: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
1.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确保农田就是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农田还必须是良田,努力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2.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截至2021年底,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2022年年6月16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有限公司组织28台(套)大型农机给玉米苗快速生长进行科学补“养。种子
作为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
牢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3.树立大食物观.1确保粮食有效供给。把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首要位置,用科技赋能产出,做好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大文章.2向耕地之外要食物。大食物观就是要转变食物结构,既要向耕地要粮食,又要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
4.党政同责人人尽责.1压实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中央和地方必须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责任一起扛,饭碗一起端。2激发种粮主体的积极性。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通过政策托底,完善多项粮农补贴,科学规划粮食生产布局,让农民体会到实实在在的种粮收益.3营造节约粮食的新风尚,遏制食品浪费的“第一道关”:减少粮食损失,节约粮食的关键一环:杜绝消费环节“舌尖上的浪费”。
过去,我们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解决了占世界近1/5人口的吃饭问题。未来,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我们的粮食之基就会更牢靠、发展之基就会更深厚、社会之基就会更稳定.
 

[展开全文]

任务15:资源环境约束明显
资源环境约束明显,“一多三少”是我国耕地的基本现状,耕地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优质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我国是个天然缺水大国,淡水资源总量仅占全球6%,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气候特征决定了我国农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灌溉。结构性矛盾突出,小麦产需平衡有余,但优质强筋小麦供给不足.玉米产需宽松与趋紧状态交替出现.大豆目前对外依存度超过80%。粮食生产中心逐渐北移,粮食主产区输出压力不断增大,粮食产销不平衡矛盾加剧,粮食主销区“非粮化”现象加剧,有效粮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不断削减.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全球粮食供应链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各国保护主义的声音日益高涨,我国农产品及食品进口高度集中于副食品及大豆等主要饲料原料,且进口来源地、进口通道较为集中,易被“卡脖子”
“任务:资源环境约束明显”
 

[展开全文]

任务14:立足国情,粮食安全战略随势而动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吃饭问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解决好亿万人民的吃饭问题,是一个不能含糊的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立足国情,粮食安全战略随势而动.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升粮食产量,成为这一时期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内容,粮食生产,从重数量到兼顾质量.1949年年全国粮食产量仅为1亿多吨,比近代以来最高产量下降24.5%。1950年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1952年年粮食生产年均增幅达13.1%,1966年年粮食生产突破2亿吨,1978年年粮食生产突破3亿吨.改革开放后,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目标在注重产量的同时兼顾了质量和效益.1978年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1980年年10月,袁隆平攻克了制种关,使杂交水稻的研究获得全面成功,为水稻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21世纪以来,保障粮食安全的内涵不断拓宽,更加注重食品安全、营养和均衡。我国新粮食安全观是指鼓舞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指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
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持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的强大基础已经形成,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食物消费升级明显,肉蛋菜果鱼等重要副食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形成了生产能力强、品种丰富、质量稳步提高的供给新格局.粮食储备库存充裕,我国粮食储备率大大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17%~18%的安全储备率水平,特别是两大口粮,小麦和稻谷储备量够全国人民吃一年。
 

[展开全文]

任务12:系统协同,稳妥推进
1.立足内需,畅通循环
畅通国内大循环,关键在于对接好供给和需求,从供给侧看,要畅通产业链供应链,释放供给能力.要以创新提升供给水平,让产品更加适销对路,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2022年3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链稳定带来挑战,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千方百计打通堵点卡点,持续推进稳链补链.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出台43项政策助力服务业恢复发展.从需求侧看,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企业和社会投资,促进就业和居民消费,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服务、医疗健康、托育养老、家政服务等领域投资需求潜力非常大.
2.立破并举,完善制度
从破的角度看,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着力强化反垄断,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清理废除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做法,持续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从立的角度看,要抓好“五统一“。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继续推动市场规则、监管体系等方面的一致性,建立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统一市场体系,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
3.有效市场,有为政府
有效市场指的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看不见的手”充分施展,把“蛋糕”做大做好.有为政府指的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让“看得见的手”有为善为,不仅“蛋糕”要做大做好,而且“
蛋糕“的分配和
使用要惠及全体人民.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4.系统协同,稳妥推进
一方面,处理好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另一方面,处理好全国一盘棋与优先推进区域协作的关系.既要打破区域之间的市场分割和恶性竞争,又要切实防范风险,避免操之过急.
我们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以“一盘棋”的思维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必将迎来海阔天空的崭新未来.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