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604391T

2024秋季学期
25042人加入学习
(136人评价)
教学计划
抱歉,请联系老师帮您加入课程进行学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展开全文]

2012年底召开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就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展开全文]

   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
  这里,“强国”,是指增强国力、振兴国家,即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对此,《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指向是建设“现代化强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与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和协调,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进入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这个意义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也是中国到2020年和到本世纪中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

[展开全文]

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展开全文]

A.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050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展开全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展开全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展开全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中国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这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中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阶段,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展开全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该部专题文集,收入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文稿79篇。即日起,重庆生态环境将陆续推出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展开全文]
十九大提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这是进一步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需要,同时也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展开全文]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

三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四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

三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四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展开全文]

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
青山。这“两座山”之间是有矛盾的,但又可以辩证统一。可以说,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
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
学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全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与音源清乏,环增品化之间的
矛盾开始凸星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
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舍山镇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低山,我们种的常音树就是摇钱树,生

态发展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科学发
展理的要求,体理了发属循环经济,建设咨通节的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态,以上这三个阶险,是经济增

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把这“两
座山”的道理延伸到统筹城乡和区城的协调发展上,还启示我们,工业化不是到处都办工业,应当是宜工则
工,宜农则农,宜开发则开发,宜保护则保护、这“两座山”要作为一种发展理余,一种生杰文化、体现到
球命。区播的协通发品中,体得出不同地方发展导向的不同,生产力布局的不同,政绩者核的不同,财政政
策的不同。

[展开全文]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展开全文]

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总体要求,而“为民”又是重中之重,既是决定工作效率的根本,也是改善执政能力的保障,更是关乎人心向背的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同时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恪守的基本准则,而一些地方出现的“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情况则与之背道而驰,因此,秉持为民服务的理念,才能实现与民谋利的目标。

  为民服务理念是防止权力滥用的基本前提。权力是人民赋予并为人民服务的,而在实际工作中,群众磨破嘴,跑断腿的事情时有发生,证明你妈是你妈,三百多个章的审批长征也屡见不鲜,当政府的公权力侵犯了民众的私权利,就会让权力的性质变质,让权力的行使变味,让权力的效能变淡,然而,深层次剖析权力滥用的背后,是为民服务的理念没有深入人心,缺乏对为民服务的深刻理解,进而缺少为民服务的正确价值观。由此,权力滥用不是单纯的制度约束就能“以暴制暴”,润物无声的理念培养才是长久之计,只有让为民服务内化于心,才会真正产生对权力的敬畏感,从根本上杜绝权力滥用。

  为民服务理念是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保障。优良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基,是党群干群关系稳定的支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保障,然而,我们党的成长历史也是一部整风史,我们党向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时至今日,习总书记依旧反复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说到底,工作作风就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的外化形式,而作风建设事实上是通过外部整顿来强化正确的思想观念,只有从根本上把准为民服务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治疗作风顽疾,由表及里,我们需要认识到,为民服务理念是价值判断的标准,是是非曲直的尺度,也是作风优劣的天平。

  为民服务理念是改善行政效能的有力支撑。想让群众少跑路,我们就要多动脑,“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仅是群众形成的政府行政效能低下的刻板印象,也是现实行政管理现状的体现,政府行政履职的众生相也正是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风向标。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本质上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提供公共服务,进而实现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实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就需要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本质上就是树立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唯有如此,才能遇事不可无为,遇事不可拖延,遇事不可推诿,将百姓事作为工作的风向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基本要求,而我们的“初心”就是为民众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因此,树立为民服务理念不仅是行政效率改善的现实要求,也是永葆党的生命力的长远之计。

[展开全文]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更是强调,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是精准扶贫思想产生的现实需求。实现共同富裕,重点在农村、困难也在农村。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同农村的致贫原因皆有不同,贫困户对帮扶同样有着不同的需求,譬如生产救助、学业救助、大病救助、房屋改造、低保救助、农业实用技术、担保贷款等各有差异。试想,如果某地对所有贫困村落和贫困户都是一刀切般的帮扶标准和措施,规划产业都搞同类产业等,不去充分考虑贫困户能力和需求,一味追求规模,只重视生产前端,忽略三五年投产后的产能过剩隐患和后端销路问题,那么极易导致二次返贫。只有为当地农民找到一条恰当又能长久致富的路子,才能把扶贫工作一步一个台阶地帮扶上来,才能让贫困地区能够尽快“旧貌换新颜”,才能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

[展开全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并提出具体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展开全文]

中央统战工作会议2022年7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今年是我们党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政策100周年。要坚持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的正确方向,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
1、从历史方位中领会党的统一战线的时代主题
2、从基本任务中理解党的统一战线的深刻内涵

3、从重要法宝里坚定党的统一战线的奋斗方向

4、从良好形象中体悟党的统一战线的工作使命
 

[展开全文]

1、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核心是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实现这一核心内容和基本原则的组织形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通过民主的选举原则和选举程序由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所组成的。

2、其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充分和比较全面地反映我国的阶级本质。在我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在具体利益上的要求不同,代表的广泛性,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直接地反映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在国家生活中的不同地位,从组织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国体。

[展开全文]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展开全文]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开放促改革、
促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
宝。中共十九大报告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系统回答了新时代要
不要开放、要什么样的开放、如何更好推动开放等
重大命题。报告提出的全面开放内涵丰富,既包括
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
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全面开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展开全文]